Langflow 与 Dify 都是当前热门的低代码/可视化 LLM(大语言模型)应用开发平台,旨在降低构建基于大模型的 AI 应用门槛。它们各有优势和适用场景。以下是两者在多个维度上的详细对比,帮助你根据项目需求做出选择:


1. 核心定位与目标用户

维度LangflowDify
定位开源、可视化编排 LLM 工作流的工具(类似 LangChain 的 UI)企业级低代码平台,强调产品化、部署与协作
目标用户开发者、研究人员、技术爱好者产品团队、中小企业、开发者(兼顾非技术用户)
开源情况完全开源(MIT 许可)开源(Apache 2.0),但有商业版(Dify Cloud)提供托管服务
Langflow 更适合技术探索和快速原型验证
Dify 更适合构建可交付、可协作、可部署的产品级应用

2. 可视化编排能力

维度LangflowDify
编排方式基于节点(Node-based)拖拽,类似 Flowise 或 n8n提供“工作流”(Workflow)和“提示词编排”(Prompt Engineering)两种模式
灵活性极高,可自定义组件、集成任意 LangChain 工具较高,但组件封装更“产品化”,部分高级功能需通过代码扩展
学习曲线对 LangChain 有基础者上手快更友好,非开发者也能理解基本流程
🔧 Langflow 更“极客”,适合深度定制;
🧩 Dify 更“产品化”,适合快速交付业务逻辑。

3. 模型与工具集成

维度LangflowDify
支持模型支持所有 LangChain 支持的模型(OpenAI、Anthropic、Ollama、本地模型等)支持主流模型(OpenAI、Claude、Gemini、Ollama、Azure、本地模型等)
工具集成依赖 LangChain 生态(如搜索引擎、数据库、API 等)内置丰富工具(Web Search、Code Interpreter、知识库、函数调用等)
自定义能力可通过 Python 编写自定义组件支持自定义工具(通过 HTTP API 或 Python 函数)
🌐 两者都支持主流模型,但 Langflow 依赖 LangChain 的生态广度Dify 提供更开箱即用的工具链

4. 知识库与 RAG 支持

维度LangflowDify
RAG 支持需手动搭建(文档加载 → 分块 → 向量存储 → 检索 → 生成)内置端到端 RAG 流程,支持上传文档、自动分块、嵌入、检索
向量数据库需自行配置(Chroma、Pinecone、Weaviate 等)内置向量存储(支持 Weaviate、Qdrant、Milvus、PGVector 等)
易用性技术门槛较高一键上传文档即可构建知识库
📚 Dify 在 RAG 场景下体验更流畅,适合知识问答类应用;
⚙️ Langflow 更适合需要精细控制 RAG 流程的场景

5. 部署与协作

维度LangflowDify
部署方式Docker / 本地 / 云服务器(需自行运维)支持 Docker、Kubernetes,也有托管云服务(Dify Cloud)
多用户协作无原生支持(单用户为主)支持团队协作、权限管理、应用共享
API 输出可通过 FastAPI 暴露接口,但需手动配置自动生成 RESTful API,便于前端或外部系统调用
🏢 Dify 更适合团队协作和生产环境部署
🛠️ Langflow 更适合个人或小团队实验性项目

6. 社区与生态

维度LangflowDify
GitHub Stars~25k(截至 2025 年 10 月)~35k+(增长迅速)
文档质量良好,但偏技术向优秀,含教程、案例、最佳实践
中文支持社区驱动,部分中文资源官方提供完整中文文档和界面
🌍 Dify 在中文社区和企业支持方面更具优势

总结:如何选择?

你的需求推荐平台
快速验证 LLM 工作流、深度定制、熟悉 LangChainLangflow
构建可交付的 AI 产品(如客服机器人、知识库问答)Dify
需要团队协作、权限管理、API 管理Dify
偏好开源、本地部署、完全掌控代码Langflow(或两者都可,但 Langflow 更轻量)
非技术背景,希望拖拽即用Dify

补充建议

  • 可以先用 Dify 快速搭建 MVP,验证业务逻辑;
  • 若需高度定制或研究新型 Agent 架构,再迁移到 Langflow 或直接用 LangChain
  • 两者并非互斥,部分团队甚至将 Dify 用于前端交互,Langflow 用于后端复杂逻辑。

如你有具体应用场景(如智能客服、内部知识助手、自动化报告生成等),我可以进一步给出针对性建议。

标签: AI

仅有一条评论

  1. 都是很好用的工具

添加新评论